RSS时代的新生?

RSS,不知道我的观众们中有多少人还熟悉或是了解这个词语。RSS 协议的 1.0 版本是在 2000 年上线的,距今 20 年了,它作为古早互联网常见的咨询订阅和信息聚合手段,早就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封闭性和流量至上主义的盛行淹没于时间长河之中。

RSS 时代

根据维基百科,RSS 的全称有三种说法,RDF Site Summary, Rich Site Summary 和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前两者其实比较旧了,仅仅指得是一种对网站内容的简要总结, 而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则是 RSS 2.0 的规范,能让人做到真正简单的「聚合发行」。

正如搜索是 pull 模式提升效率的解法,RSS 就是 push 模式的解法。

—— 即刻产品经理 kyth

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相当准确地描述出了 RSS 的定位和作用。二十世纪进入互联网社会以来,信息的数据量呈现爆炸性的上涨,仅仅只需要一个浏览器便包罗万象,而我们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如此多杂乱的信息中接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而 RSS 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种稳定的信息渠道。

如果这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话,著名的技术大神 阮一峰 在他 06 年介绍 RSS 的一篇博客中打了一个比方:

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要去看食堂后面的海报栏。在那里,会贴出各种各样最新的消息,比如哪个系要开讲座了、星期二晚上的电影放什么、二手货转让等等。只要看一下海报栏,就会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心中有数。

如果没有海报栏的话,要想知道这些消息就会很麻烦。讲座消息会贴在各个系自己的公告栏里,电影排片表是贴在电影院里的,二手货消息则会贴在各幢宿舍的楼道里。我所在的大学有 20 几个系,一万多人,要想知道所有这些消息的话,即使是可能的话,也会相当的麻烦。

如此说来的话,RSS 的存在其实就是互联网中的海报墙,你只需要走到海报墙前去,所有你需要的和想要了解的知识和内容,你不需要各处去获取消息,也不用担心来得晚了或是早了,海报一直会贴在墙上。

当然,RSS 的使用依旧需要网站主动地进行适配,因此,最为适合的场景主要其实只有两种:新闻和 blog。而 blog 其实是个人网站的一种变种,主要更新站长所写的一些内容和文字分享给广大网友。二十世纪初,web 2.0 的概念正是兴盛,其核心概念正是UGC:用户创造内容,于是博客乘着这股东风迅速席卷全球并存活至今。

但是,不管怎么说,想要使用 RSS 的第一步你必须获取你所需要的网站的 RSS 链接,而这,也注定了 RSS 的小众或衰落。

以前网上常常能看到一条评论:互联网精神在于白嫖分享,其实这确实反馈了相当一部分人所支持的一种互联网模式:开放互联网模式(Open Web),包括席卷全球的开源运动也正是其精神的体现之一。但在 RSS 协议诞生的 24 年后的今天,它作为古早互联网常见的咨询订阅手段,早就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封闭性和流量至上主义的盛行淹没于时间长河之中,其实也就是另一种互联网模式:后花园模式(walled garden)。

随着社交网络和智能推荐算法的进步,互联网主要的交流沟通场所从一对多的更加偏向于单向交流的博客转向了更加自由的社交媒体。在国外,最明显的其实就是 Blogger 的创始人 Ec Williams,他在把 Blogger 卖给 Google 之后继续参与创建了 Twitter 和 Medium。而国内,博客的继承者是微信公众号。


2013 年 7 月 1 号,谷歌关闭了作为 RSS 2.0 时代最后的胜利者的 RSS 阅读器 Google Reader,也正式代表着属于 RSS 的黄金时代落下了帷幕。张一鸣在 为佩奇关闭Google Reader的魄力叫好! 一文中曾经指出过 RSS 的一个严重缺点:当你成为一个资深 RSS 用户后,你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组织能力和自制力,否则你的未读列表就会留下几千条信息。同时,大多数人的咨询需求是复杂的,并不是固定的网站所能持续供给的。因此,他给出的答案是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

公众号简化了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无需搭建维护网站等相关知识,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内容即可。同时也简化了阅读者寻找咨询的难度,智能推荐算法会把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推送给你再由你进行删选以找到准确的信息源。不可否认,这是互联网的一大进步,也是 RSS 的进化树之一。

不过,这些都不是 RSS 衰落的核心问题。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商业模式,甚至是反商业的。在 RSS 上,你可以屏蔽所有的广告和推荐信息,这使得网站创作者和商业公司失去了收益,自然也无人愿意继续完善拓展下去。

后 RSS 时代

其实在上一章里我就已经提到了 RSS 没落的罪魁祸首:社交网络。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本和流量为王的时代和生存的难题,为了扩大收益率保证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对投资者的反馈使得如何留存客户成为了每一个平台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自然要加大平台之间的壁垒,降低用户流失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此,除了坚持互联共享为爱发电的博客作者们和极具极客精神的科技类网站,现在原生支持 RSS 订阅的平台已经聊聊无几。

RSS 的现在

在现如今,社交网络确实使得信息的流转和获取速度大幅提升,然而,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却也更着飞速提升,大量的推送信息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各类资讯。关于信息茧房,我相信了解互联网现状的朋友们应该也都不陌生。

作为 Google Reader 的继任者我想当之无愧的是 feedly,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RSS 公共服务器之一。你可以把你的 RSS 源目录托管在你的 Feedly 账号中,再在各类 RSS 阅读器中接入你的订阅数据。而同样,开源也有着不少优秀的类似项目,例如 TTRSS 和 FreshRSS 等。

目前 RSS 的核心困境在于订阅的困难和商业模式的匮乏。

在第一点上,很明显,对于“已死”的 RSS 协议,除了之前提到的可以直接订阅的科技新闻网站和博客,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会为你去适配 RSS 协议了。于是乎,继承了 RSS 精神的不少开发者便试图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其中比较知名的产品便是 RSS-Bridge 和 RSSHub,分别是国外和国内的作品。

RSSHub 作为国内做优秀的开源项目之一,其作者 DIYgod 或许很多人会比较熟悉。RSSHub 几乎可以将所有平台转化为 RSS 链接,让你在新时代或得完善的 RSS 体验。但是,程序部署对于没有服务器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困难且麻烦的事,而且本身这种做法就是在和平台斗智斗勇,稳定性也得依赖于众多开源开发者用爱发电的维护,并不能完全稳定。

也正是因此,形成了我如今极其复杂的 RSS 订阅流程,这似乎违背了最初想要轻松获取信息的初衷。

rss.png

RSS 3.0

伴随着 Web 3.0 的到来, 区块链、虚拟货币、数字藏品成为新的趋势。一切皆有价值,这一点使得 RSS 的商业模式似乎找到了生存之法,所有人的产出——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可以以虚拟币的方式获得收益。
RSS 3.0 的概念也随之提出: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对开放信息进行索引和结构化,从而让这些信息对下一代的互联网平台(如 Twitter、Google、OpenAI 等)更加易用和有价值。

基于此,DIYgod 开发了下一代信息获取平台:Follow。这是 RSS 3.0 概念的先行者,也是试验品。就目前看来,Follow 在 RSShub 的基础上很好得实现了跨平台的信息聚集。
截屏2024-09-20 21.50.36.png

最后,引用 All about RSS 项目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You wanted to know: Is RSS dead?

  • All popular blogging platforms support RSS.
  • As do most news orgs.
  • Lots of feed reading software.
  • And lots of users.
  • Podcasting is booming.
  • It’s open, no platform vendor, anyone can use it.

So no, RSS is not dead.

相关链接

  1. 为佩奇关闭Google Reader的魄力叫好!-领先的互联网消费互动媒体
  2. RSS 二十年 | 爱范儿
  3. 写到世界充满爱:专访 RSSHub 作者 DIYgod - 知乎
  4. RSS3 - The Open Information Layer
  5. https://github.com/AboutRSS/ALL-about-RSS